指导单位:北京万融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导航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通知    期刊百科与写作常识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搜索:
  万融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权威 专业 诚信 快捷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    
 经管期刊
教育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医药期刊
医药期刊    
 农林期刊
农林期刊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    
 政法期刊
政法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计算机期刊
计算机期刊    
 其它期刊
其它期刊    
 
 
 
        万融权威期刊网 >> 范文数据库 >>

论当代高校教研室的作用

发布人:admin 浏览 1120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2年7月25日 打印本页

    
 论当代高校教研室的作用
甘瑁琴,祝海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教研室作为高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也是最基层的研究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强化教研室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教研室应进一步凸显以下作用:一是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二是通过合理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手段为社会输送合格创新人才;三是加强教学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四是转化科学技术成果,培训社会急需人才,做好信息咨询等服务社会的工作。
关键词:当代;高校;教研室
 
    教研室的全称是教学研究室,是高校中直接组织和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并担负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重要任务的基层学术单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对它有专门定义:“教研室(学科组)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 高校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管理组织,是我国50年代那时学习前苏联、东欧教学管理模式而增设的。改革开放以后,教研室已逐步形成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组织,还担负着教师的调整、业务考核、学术水平鉴定、工作考勤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1]。现在的教研室,既要注重科学研究,又要注重教学研究;既要注重学科建设,又要注重专业建设;既要注重日常教学,又要注重学生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和内容。那么,现在的高校教研室应如何合理定位其功能,具体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人才的的保障,教研室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教学认真、安心教学、素质高、结构和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建立一个目标一致、成员稳定、理念统一、管理规范、治学严谨的专业教学团队。
1.1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7DJA007)阶段成果之一。
 
在目前我国高校里,一般是一个专业或一个学科组成一个教研室,一个教研室的教师由于同一个专业、一个学科群体,因而关注的专业兴趣、探讨的学术问题、涉足的科研领域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教研室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年龄、学缘、学历、专业、职称等多方面优化队伍结构。合理制订每位老师的个人发展计划,对新进教师加强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专业技能培训,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感[2]。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将教师凝聚在一起,彼此心灵沟通,协调合作,做到“以点带面”来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提高,建立一支沟通良好、关系和谐、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1.2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对于教学团队目前尚无权威的定义,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据此意见教育部在开展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中对于高校教学团队有了相应的规定,即“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建设或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与梯队结构、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指导和激励中青年老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成效显著的团队[3]。”虽说教学团队的组建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教研室实际承担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具体工作,而这些正是“质量工程”中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优秀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组建,不难看出,以教研室为基本建设单位,引入“团队”建设管理理念,加强管理,才能组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并可克服当前高校为申报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随意组合教师临时构成最佳名义“教学团队”,这样的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展开合作,更谈不上团队内涵建设,是非常不可取的。
2 注重人才培养特色,输出社会需要、用人单位喜爱的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高校教研室在不断研究的问题,也是它们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能。高校作为上层建筑,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生产力的人才工厂,勿容置疑,教研室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其他任何单位都无可替代的作用。人才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
2.1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教研室是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直接制订者,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决定了高校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它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当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研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在培养环节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特别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二是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激发和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和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四是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4]),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2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研室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建设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趋向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不同地方、不同高校的学生对同一专业的要求不一样,这就要求高校教研室根据本校实际和自身的特色优势,结合社会需求、用人单位喜欢,为学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计划。如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各高校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在优势行业的营销人才,如林业院校重点培养在林产品、家具和旅游行业的营销人才,医学、药学类高校则培养医药类营销人才等,这样以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具备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又能适应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教研室应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和切入点,整合课程资源、加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网络课程、双语课程及精品教材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材的编选,提高教研室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
2.3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校外基地实习正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高校教研室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经常沟通,建立基地[5]。组织专业教师到基地学习、实践,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并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及管理人员、为企业定向培养毕业生、企业有权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等方式,多渠道建立实习基地,这样,既让学生从校外实习这个重要性实践性环节得到经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也使企业在同高等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和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获得了巨大的、潜在的经济利益,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3 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规律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在高校中,教学与科研二者密切相关,无论教研室出于何种目的,都离不开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这里所指的科学研究,包括对教学规律的研究、科学技术的研究。教研室通过对科学研究的组织,可以提高教师们的学术水平,加深对专业对学科的了解,随时掌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动向,了解专业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教学规律,开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3.1加强教学规律研究
从事教学工作,就必须重视教学规律,自觉地遵循教学规律,按着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教研室要认真组织老师加强教学规律的研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互动活动。因此,教研室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四种主要关系。一是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教是指教师及其“教”的系统活动,学是指学生及其“学”的系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二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三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人们认识世界,既需要直接经验,又需要间接经验。四是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活动是教书育人的活动,教书育人相统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通过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教研室要不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使教学的效果更佳,使学习的效果更好。
3.2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研室的两条腿,缺一不可。高校既是为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国防部门等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出成果的地方。这是因为高校具有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得天独厚条件,有着极强的人才优势,以及具有的独特学术气氛。现在,许多高校不但定位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把科研工作作为高校的重要工作。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具有很好的生源、优秀的教师,可以在国家科技进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研究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课程设计提供原动力,教师通过科研可以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更生动,效果更好。因此,教研室建设应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措施激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高的教师广泛开展科研活动,利用他们在教学和学术中的优势,使青年教师和学生接受不同风格的学术熏陶,培养其创新能力。
4拓宽思路,大力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应用职能之一,也是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研室应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教育结构,明确定位,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拓展服务社会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教研室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4.1转化科学技术成果
由于高校教研室在人才上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另外拥有高校开放的学术氛围,直接或间接参与高新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教研室可通过论文、硬件、软件、专利等载体形式,将研究成果积极将转化为生产力。容易出现科研与教学人员分离现象,导致科研人员不能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高校教研室的优势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发展战略,应该有一个较清晰的科技发展思路,要有所侧重,有所放弃。在不影响完成学校所交给的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应该做到:一是积极运用已有的科技成果;二是将科技成果服务于企业,这样可以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及企业需求挖掘及服务优势。三是作为企业的预研机构,企业的研发单位和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来与企业合作,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合作形式,高校可以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企业可以发挥需求和服务优势。
4.2与企业联合办学和提供培训服务
高校教研室教育资源丰富,作为人才培训的主办单位,在组织、信息、社会网络和社会效应方面,也有着不可否认的绝对优势,在有形和无形两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资源优势。据相关资料统计,美国有30%以上的高校有过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尝试。相当多的高校可通过教研室直接到企业去办学,为其雇员开设针对性课程,培训企业员工[6]。教研室在与企业联合办学与培训合作中,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联合,双方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4.3开展各类咨询服务
管理咨询业最初就诞生于高校,192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Mckinsy教授创建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成为国际咨询公司的旗舰[7]。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加入咨询服务业,面对具大的市场,高校教研室应有效整合资源,积极参与到信息咨询服务中去,并要面向市场,深入企业用户做好各项调研,把大量的具有针对性的、有使用价值的信息科研成果和大型数据库引入到企业科技人员的桌面上;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听取行业学会的介绍,或走访专家学者追踪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动态,进而为企业提供系统性、时效性的咨询服务。多领域、多形式的咨询服务应成为当代高校教研室社会服务的最普遍形式,不管是学术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的研究型大学,还是一般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都可开展各类咨询服务。
5结束语
教研室是高校基层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组织,在高校应处于主导性的基础地位。但较长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教研室在培养学生成材、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促使教师个人成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的应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严重弱化,教研室退化为执行高校教务处布置教学任务的教学行政基层单位,承担了过多与其应有职能关联较少的行政事务。因此,我们建议在当代,高校教研室的作用应当回归到建设师资队伍、组建教学团队、培养合格人才、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加强社会服务的正常轨道中来。
 
参考文献
[1]季爱华.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25(2):145-146
[2]熊岚.高校教研室功能的回归与重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6):33-35
[3]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J].高教论坛,2010,(2):97-99
[4]武东升.遵循教学规律 培养创新人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32-34
[5]罗宇.高校科研问题及校企合作的思路[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216
[6]蒋学东.发挥高教资源优势打造培训教育品牌[J].中国成人教育.2007,(7):49-50
[7]叶素文,张朝阳.高校咨询组织介入管理咨询行业的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5,(2):153-155
 
  • 本文经著者授权首发于万方论文网,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http://www.wflunwen.com/
  •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Copyright@ 2012 万融数据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