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天桥街道先农坛社区为例
摘 要: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老龄化比较严重。为了解老龄化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笔者以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先农坛社区为例进行调研。通过进行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深入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即社区在提供在较丰富的服务同时还有许多不足。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倾斜以及民的配合与融入。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社区退休老人;社区文化
正文:
一、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由于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再加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等一系列原因,我国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很快。近些年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数量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社区满足退休老人的精神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空巢家庭超过四成。在北京市148.6万退休老人中, 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占到55.1%,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占到43.4%。另有0.3%的老人在养老院生活。
2、独居老人数量很大。北京市独居老人已超过10万,几代同堂、子女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已经被大大弱化。
3、老年公寓需求缺口巨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床位数远远不能满足退休人员的需求。
4、老年公寓事业发展不完善。老年公寓的数量少、收费高、水平低等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退休老人的精神文化的需要。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解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要迫在眉睫。其中社区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只有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先农坛社区文化建设的特点
先农坛社区位于宣武区天桥地区东南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先农坛体校所属的员工宿舍组成。先农坛社区常住居民有2024户,人口5012人。在常住居民中,退休老人占多数。常住居民中的50%为医疗系统的科研和医务人员,7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700余人,并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8名。由于先农坛社区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居民占有很大比例的社区,所以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很强烈。
先农坛社区结合退休老人的特点,开展以党建创新项目为龙头,以“人才之友俱乐部”活动为依托,着力打造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从而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1、广泛集结社区人才
先农坛社区针对不同居民的技能、专长,为其发挥作用搭建不同的平台。目前,社区“人才之友俱乐部”注册会员已由成立时的120人发展到了250人,期间重点参与了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体娱乐建设等方面工作。高德馨老师是先农坛社区“ 人才之友俱乐部”理事会理事,曾参加了西城区政府举办的学习型组织座谈会,为社区“人才之友俱乐部”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2、为空巢老人献爱心
在各种节假日,先农坛社区心系孤寡老人,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社区孤老户送去爱心与祝福。如在端午节为老人包粽子,在重阳节为老人采购寿桃等。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且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孤寡老人的关怀。
3、举办社区文化节
先农坛社区第五届社区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退休知识分子的良好精神面貌。精彩纷呈的演出、激情豪迈的歌唱以及书画展、摄影展等,从不同角度展示着退休知识分子的个人才能和学习成果。先农坛社区以此为老年人搭建了广交朋友、展示才艺、享受生活的平台这对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自治水平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4、打造知识型社区
先农坛社区组织了消防、艾滋病、男性生殖健康、再就业政策等一系列讲座,为退休知识分子提供广泛的信息与帮助。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在先农坛社区已深入人心,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学习型家庭和五好平安家庭等优秀家庭骨干。许多社区居民都形成了“多学一种技能、多掌握一种本领”的想法。社区老人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鼓励家庭成员加入到学习型组织中来,从而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
三、老龄化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老龄化程度日趋提高的现实条件下,结合先农坛社区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适合退休老人的文艺活动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情感问题,让退休人员感受到社区的温暖。社区必须重视文艺活动的发展,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最终在社区形成重视退休人员文艺生活的潮流,使老人们不再惧怕退休后无所事事,碌碌无为。
2、加大对老年人的财政补贴力度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要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照料和保护以及对高龄老人的保护,使老年人在有物质条件保障的基础上更好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
3、满足老年人自我学习的需要
社区通过成立俱乐部、举办讲座、开办培训班等形式,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老年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这些学习和交流中,老年人可以学习新的知识,交流自身经验,从而获得集体的认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作者简介:王丽莎(1990- ),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贾小刚(1989-),河北石家庄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3】江赛清.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兴起及建设思路[J].求实,2002,(7)
【4】洪鉴.论建设和谐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建设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