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分层教学构想研究
摘要:在电大开开放教育各专业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而由于电大教学的开放性,生源的复杂性,就必须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才能为广大成人朋友提供教学服务,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本文就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分层教学构想进行分析探讨,以推进我国电大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分层教学方法
电大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三种教学服务方式:面授、函授、流媒体。而面授最为主要。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每一位成人学生的计算机只是起点不同,甚至有些对计算机知识一窍不通,这就需要从零起点开始。这都是电大教学面临的现实难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使之既能圆满毕业,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功效。基于此,笔者作出以下几点探讨。
一、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的重要意义
作为各专业必修课和文化基础教育的计算机专业,不仅需要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以及操作的培养和学习,培养和改变其知识架构和层次,还需要借助实用软件,引入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从而拓展学生视野。使其意识到计算机不仅是学习媒体,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并能在各自岗位中很好的应用这一技术。
二、以理论的视角思考分层教学方式
在很早以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教就是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的方式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内涵。不仅能很好的将教学要求和学生存在的素质差异矛盾相结合,还能开展以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理论而言,分层教学主要是尊重学生个性,助推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一种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因而通过分层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将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高,还能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技术。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教学在电大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开始呈现招生难现象,更加凸显学生素质存在的差异化,加之电大开放教学生源主要来自于在职成人,导致工学矛盾尤为突齿,但电大教材与考试要求一致。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会认为课程过于简单,没有达到其预期目标,因而失去兴趣;有的则认为课堂难度太高,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因而缺乏信心。基于起点不同、层次不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化的情况,进一步阻碍了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教学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电大开放教育中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大都是统一教材,采取模块化的结构,集基础知识、文字处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电子表格、Internet 应用以及信息安全为一体,但这都只适用于层次相同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没有充分的考虑。而当前的电大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千篇一律的先讲解、后训练,一次面授时间大约两小时,一学期进行十次左右的面授辅导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难以全面符合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方面,难以充分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化差异,这就使得教师开展教学困难,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整体教学效果差。一方面,不管是讲授理论知识或是实践教学,很多教师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不管是形成性考试或是期末考试成绩,都难以全面体现学生所掌握的程度。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因而难以全面顾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学习目的缺乏明确性,学习兴趣的缺乏,最终导致学习效果降低。
四、分层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
在分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平等中体会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学生自然而然会喜欢听教师讲课,主动向教师提问,从而拉近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师在许多环节做得更好,对学生更有针对性,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习方法指导等。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水平和教学特点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师资力量利用更为合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相信并尊重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并尊重学生的人格,把激发学生学习、做事的自信心放在首位,使学有困难的学生的无助感、失败感、自卑感得到有效缓解,也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挑战自我、独立创新的快乐。另外,各层次学生在不断练习中达到要求后会被逐渐“升级”,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学生会开心,课堂气氛会更融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提高。
五、电大开放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分层教学方式的实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给我国电大开放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切实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不仅应注重教材的改革,还应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在电大开放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基于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架构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而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对学生进行学前测量进行分层。比如,以问卷的形式就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掌握程度进行调查,以笔试的形式就计算机技术知识进行开放式的测试,把学生分层高、中、低三个层次,但只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可公之于众,预防优生骄傲、差生自卑,并尽可能的降低由于层次之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的伤害。
为学生分层之后,就需要教师针对层次的不同设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合理科学的教学发展目标,从而达到定位、定向以及激励教学的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需要确定不同的目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其掌握一般的知识技能,能通过电大开放教育期末考试即可;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初要求掌握一般的知识技能外,还应确保其基本知识技能扎实,并具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高层次的学生,应注重专业技术知识及技巧应用的培训。因而,教师在分层备课时,应以因材施教的思维,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在认知、接受、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等情况的不同;二是结合每一章节的难易度确定是否需要分层、分几层以及如何分层;三是确定每一节面授辅导课的一般内容与提高内容;四是确保课堂的提问和练习内容的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在能力有限的范围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授过程中,应结合教学目标,对高、中、低三个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面授。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多练少讲,多为这类学生创造独立的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并加大其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提升其解题技能;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心讲练,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由于其基础知识不高,不管是要求还是起点都需要教师适当的放低,以浅讲多练的方式,帮助其尽可能的明白一般的概念年,了解和掌握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提问必须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具备高启发性,通过及时点拨,充分体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并且要引导学生,使其懂得只有通过努力,就能不断提升自身计算机知识技能。
除面授应采用分层的思想外,还应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实际上机操作过程中。传统的上机操作练习,教师所布置的操作习题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层次之分,这就导致难度过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是良好的补习机会,而对于中、高低学生,可谓是没有意义的重复,如果难度适中,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虽然意义重大,但对低层次的学生只会无从下手,对于高层次学生能力的提高则无济于事;如果难度过大,则对中低层次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因而必须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授课方面做好不同的准备,还应在上机操作练习设计之前设计好不同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上理论知识与实践上机的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上机操作质量。比如在制作EXCEL2003图表时,低于低层次的学生,只需要求其掌握制作图表四个基本步骤,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就应要求其掌握除图表制作步骤外,还应要求其能就图表进行格式化的处理,对于高层次的学生,除应熟练掌握图表的操作外,还应根据图表分析数据,能制作数据透视表,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层次不同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讨论、自学和练习,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应分为层内与综合评价,对于层内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辅导过程,进行全程分层释疑。对于操作快、学习好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操作困难和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应通过鼓励,从而提高其信心。而综合评价则应在学生达到各自目标之后,就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分层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
总之,通过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分层教学构想的研究。我们不仅要明白电大开放教育不仅是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是教育观念、资源以及过程的开放,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因而教师需要将教育观念进行转变,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段岩.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分层次”教学理论及其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8)
[2]林忠.分层教学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3)
[3]杨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04)
[4]陆凤玲.分层教学策略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操作课中的有效落实[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2)
[5]罗新余.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授辅导分层教学构想[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2)
特别声明:本文首发于:万方论文网,未经本网和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