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论”的观点,教育界有些人士曾经提出过。但是一直没有引起教育界同行们的广泛关注,所以至今尚没有明确地树立起来。笔者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有关教育全局性的重要思想观点,应当尽快地加以研究、讨论,并逐步地使之明确下来。什么是“学本论”呢?首先应该对这一概念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即对它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较为明确而具体的表述。“学本论”,概言之,就是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点。
具体地说,“学本论”的内涵大体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在教育、教学诸多因素中,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环境等等,其中学生这一因素处于核心地位,其他所有因素都是围绕学生这一根本因素而存在和运转的。
2、学校、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服务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的。也就是说,培养教育好学生,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学校、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校各个部门及广大教师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的客观规律。
4、培养学生的数量多寡和质量好坏应该是检查衡量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优劣的最根本的标准。而离开这一根本标准所立的别的标杆,不仅是舍本逐末,而且还会把学校及教师的工作引入歧途。
为什么要树立“学本论”的观点呢?理由很简单也很充足。因为“学本论”是教育学领域的最基本的观点,只有明确了这一基本观点,才能分清、理顺、摆正和处理好教育、教学领域里的各种关系。
1、只有确立了“学本论”这一基本思想观点,才能理顺、摆正教师(包括其他教育工作者)、教材(包括各种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活动(包括各种教育、教学过程、环节、方法、手段等)、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和学生等诸种教学、教育因素的关系和位置。才不会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混乱局面。因为“学本论”明确指出,只有学生才是诸种教育因素中的根本,处于各种教育因素中的核心地位,其他各种因素都是围绕学生这一核心因素而运转,并因服务于这一根本因素而存在和发展。明确了“学本论”这一思想观点,就不难发现过去曾在教育、教学领域里风行一时的“三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提法的不妥之处。因为教师、教材、课堂都是为学生学习而设,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他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只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主角而已。打个比方,他们决不会成为恒星,顶多只能是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尽管他们周围也可能有几个小卫星。另外“三中心”即多中心,多中心实际是无中心,可见“三中心”的提法原本就是不科学的。也只有明确树立了“学本论”的思想观点,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才能解决某些人的“又是主体,又是主导,到底以谁为主”的糊涂观念。
2、只有确立了“学本论”的思想,明确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才,是育人,才能从根本上端正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科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以前我们有些学校之所以出现种种办学思想偏离的现象,我们一些教师之所以成为只教书不育人或重教书轻育人的“教书匠”,追本溯源,就是这些学校的领导和这些教师的头脑中没有明确树立“学本论”的思想观点,如果树立了此观点,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3、只有明确了“学本论”的思想,即明确了学生不仅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宗旨和归宿,而且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抓住根本,符合规律,找到最佳的途径和方法,取得最好的效率和效益。因为只有树立了“学本论”的思想观点,才能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研究学生,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研究他们的心理差异和个性,研究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作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之所以还不太理想,我们有些教育、教学改革效果之所以还不那么显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学生这个最核心、最根本的教育、教学因素缺乏研究或研究不够。只要我们认真回顾一下,就不难发现,不但我们学校领导层对学生情况研究得甚少,就是我们的广大教师也对学生研究得很不够。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设立的“教研组”(室),除了认真研讨教材之外,又对学生研究有多少呢?就是各学校的班主任老师,除了研究如何处理或预防学生思想品行问题之外,又有多少人曾认真地、系统地,像研究教材那样去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呢?还有那些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专门负责指导基层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教研部门,除了指导教材、教法研究之外,又有几家认真、系统地指导教师去研究他们的学生呢?难怪到教育书店一看,五花八门的教学参考书琳琅满目。比比皆是。而关于研究学生的文章和专著真乃凤毛麟角,难以找到。应当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不断深入人心,教育也同其他事业一样,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蓬勃局面。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如雨后百花,争芳斗艳。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八五”期间,出现了以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意志品质和习惯等为内容,以解决学生爱学、会学、学好为目的的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科学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开拓了教育研究的新领域。然而,总观教学改革的状况,虽然较以前重视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大多数还没有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程度。仍然存在着研究教师重于研究学生,研究教师如何教重于研究学生如何学,研究教材特点重于研究学生特点的普遍现象。所以,尽管有些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曾经红火一阵子,但是花红果瘦甚至有花无果的现象很多。真正能经得起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大面积推广的改革实验之成功项目并不是很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一再证明,我们的一切改革实验,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师的教学改革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师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等等都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心理特点和意志品质,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学评教,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并能够顺利地推广开去,长期地坚持下去。从而避免那种孤芳自赏和嫁不出去的现象。可见,树立“学本论”思想,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和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个原因,就是对学生这个最核心、最根本的教育、教学因素缺乏研究或研究不够。只要我们认真回顾一下,就不难发现,不但我们学校领导层对学生情况研究得甚少,就是我们的广大教师也对学生研究得很不够。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设立的“教研组”(室),除了认真研讨教材之外,又对学生研究有多少呢?就是各学校的班主任老师,除了研究如何处理或预防学生思想品行问题之外,又有多少人曾认真地、系统地,像研究教材那样去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呢?还有那些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专门负责指导基层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教研部门,除了指导教材、教法研究之外,又有几家认真、系统地指导教师去研究他们的学生呢?难怪到教育书店一看,五花八门的教学参考书琳琅满目。比比皆是。而关于研究学生的文章和专著真乃凤毛麟角,难以找到。应当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不断深入人心,教育也同其他事业一样,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蓬勃局面。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如雨后百花,争芳斗艳。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八五”期间,出现了以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意志品质和习惯等为内容,以解决学生爱学、会学、学好为目的的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科学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开拓了教育研究的新领域。然而,总观教学改革的状况,虽然较以前重视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大多数还没有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程度。仍然存在着研究教师重于研究学生,研究教师如何教重于研究学生如何学,研究教材特点重于研究学生特点的普遍现象。所以,尽管有些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曾经红火一阵子,但是花红果瘦甚至有花无果的现象很多。真正能经得起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大面积推广的改革实验之成功项目并不是很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一再证明,我们的一切改革实验,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师的教学改革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师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等等都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心理特点和意志品质,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学评教,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并能够顺利地推广开去,长期地坚持下去。从而避免那种孤芳自赏和嫁不出去的现象。可见,树立“学本论”思想,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和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