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北京万融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导航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通知    期刊百科与写作常识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搜索:
  万融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权威 专业 诚信 快捷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    
 经管期刊
教育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医药期刊
医药期刊    
 农林期刊
农林期刊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    
 政法期刊
政法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计算机期刊
计算机期刊    
 其它期刊
其它期刊    
 
 
 
        万融权威期刊网 >> 范文数据库 >>

加强人文关怀

发布人:admin 浏览 1291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3年3月16日 打印本页

    
霍仙丽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人文关怀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高校应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以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本文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学贷款体系为切入点,探讨贫困生助学贷款中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贫困生;助学贷款;人文关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调整和以及规模不断扩大,日益庞大的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家已基本建立起了以“奖、贷、助、勤、减、免”为主体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对贫困生的关怀更多局限于物质经济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关注和培育却很少有人问津。贫困生因经济窘迫而产生的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已日渐凸显。本文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校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的人文关怀[1]
2011-2012学年,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省助学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在贷款管理、诚信和感恩教育上有了新的突破,2011年我校实现了贷款零违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整体情况
 根据国家、省助学中心的安排,我校自2007年始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目前共有1000多人成功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成功发放贷款80多万元。在省助学中心的指导和学校党政的领导下,经过6年的探索,我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1、高度重视 统筹规划 体制建设有了新突破
    一是强化了助学贷款的领导,人员配置实现专职化。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于2007年就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部长为副组长,包括组织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各系书记为成员的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下设勤工助学办公室,专门负责全校的助学贷款和助学工作。而人员也由以前的兼职走向了专职,我校目前有两名兼职人员和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助学贷款和助学工作。
   二是推进了助学贷款各项制度的建设,使工作规范化。完整、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在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加强了制度建设,目前我校已出台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界定标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档案管理办法》四项制度,保证了助学贷款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促进了助学贷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加大了硬件的建设,办公设备和场地标准化。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提供了专门的场所作为助学贷款办公场所、助学贷款档案室,并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和网络等必要设备。此外,学校还安排了每年2万元作为办公经费,保证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2、紧扣政策 科学部署 宣传教育有了新成效
一是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的媒介进一步扩大。为了加强助学贷款的宣传教育,我校学生工作部在部门主页上专门开辟了“国家助学贷款”专栏,专门介绍相关知识和告知有关事项。在学校勤工助学办公室的统筹布置下,各系(学院)积极研究,扩大了宣传媒介,从主题班会、横幅海报、知识讲座、广播站等,扩大到了网页、QQ群、飞信群、微博等网络媒介。宣传教育媒介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宣传更有成效。我校组织的调查问卷显示,在校学生都能了解助学贷款的有关知识、程序以及相关要求,满意度较高。
二是加大了专题教育的策划,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彰显。在诚信教育方面,我校已形成了以“三会为基础”、“两文为平台”的特色教育体系。三会即助学贷款签约仪式暨诚信教育大会、毕业生诚信还款教育大会、班级诚信主题班会。此外,各系根据勤工助学办公室的布置,结合实际,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感恩活动。包括“我给家长一封信”、“感恩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个个讲诚信、人人回报社会”的公益劳动活动等。
 3、按章办事 严格管理 贷款管理工作有了新提高
    一是严格认定贫困生,助学贷款的助学育人功能进一步明确。为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我校每年在9月份开展专项工作。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所有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严格经过个人申请、班评议小组评议、系认定小组认定以及学校勤工助学办公室审定环节。而且为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班级、系、学校三级公示。从历年工作来看,2008年以来,学校公示中,学校反映问题人数逐年减少,2012年没有一位学生对档次的认定提出异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严格认定,为严格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同学的申请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明确了助学贷款的助人和育人对象。
     二是加强统一协调,贷款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勤工助学办公室、财务处、各系的一项复杂工作,但因工作职责明确,在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校的需求预测、贷款受理、贷款发放以及风险补偿划付等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4、预防为主  助学育人 风险防范机制有了新发展
风险防范是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落脚点。积极探索风险防范机制是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环节。我校经过探索,总结出了“严把入门关,强化教育关,提高偿还力,关注风险点”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2]
关注风险点就是着重关注和解决个别学生的偿还问题。我校还尤其重视与贷款毕业生的联系沟通和诚信教育,及时给予人文关怀。为了做好极个别违约毕业生的教育工作。我校勤工助学办公室组织人员专门到贷款毕业学生家里做好了教育和沟通工作。2009年,我院有两名毕业生违约,我校勤工助学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家访。例如管理工程系2006级贷款毕业生黎立锋,通过到东莞对家长及本人的耐心解释和积极帮助,最终该生如期还息并表示尽快还本;机电系辅导员通过就业资助感化学生,帮助解决2006级贷款毕业生王炳坚的违约问题并如期还清本息。经过一对一的教育和跟踪,上一年违约的学生都在新学年里履行了合同,还清了所欠利息。 
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的经验  
1、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贷款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件新生事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是有效缓解学生生活压力、帮助困难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是保证教育机会平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决策。全校师生尤其是学校的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站在国家战略、学校稳定、学生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和解决;各院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加强诚信、感恩意识的教育;各职能部门统一协调,真正顺利地做好助学贷款的各项工作[3]
2、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贷款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一项涉及到较多部门的重要工作,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必须要有制度可依。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的规定和精神,制定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根据这些制度以及相应的精神,我校制定了“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职责”以及“勤工助学办公室工作职责”。这些都为我校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较强的业务队伍是做好贷款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一项需要较强业务知识才能开展好的工作。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业务队伍,对于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至关重要。目前,我校勤工助学办公室有3名管理人员, 8名院系助学贷款经办人以及21名年级管理员。他们学习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较好的掌握了助学贷款的各项管理工作。为了加强业务培训,我校勤工助学办公室3名管理人均参加过助学贷款业务知识的培训。每年助学贷款办理前,我校勤工助学办公室对8名系经办人、21名年级管理人进行专门的培训,同时召开相应的研讨会,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建设一支较强的业务队伍,为做好贷款管理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助学育人是助学政策的终极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是助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把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以及诚信感恩教育贯彻于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才能发挥其助学育人的功能。要通过奖和助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放下包袱,积极进取,争创优秀。
我校的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省助学中心的大力帮助和指导,这对促进我校的贷款管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年来,我校助学贷款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我校将以这次考核为契机,迎考促建,积极向优秀院校学习,进一步提高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水平,努力开创我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新局面
三、构建我校助学贷款学生人文关怀体系的途径
 1、加强能力培养,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基础、教育设施、学校师资等方面相对较差。进入高校后普遍表现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接受信息速度慢,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也相对较差。进入大学后,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从而造成了贫困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欠缺,比如性格、气质、谈吐、行为举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打破贫困循环,单纯从经济上帮助贫困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由“扶贫”转为“扶智”,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4]一是学校应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以便使贫困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通过勤工俭学这个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社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协作意识。二是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应尽量考虑多给贫困生一些锻炼能力的机会,鼓励他们担任学校、院系学生会社团活动的组织工作,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比如福特基金会在我国部分边远地区实施的“提高高校贫困生个人能力”的试点项目,其目的就是将注入式为主的“输血型”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造血型”扶助模式。其一改将财物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的模式,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出发,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贫困生搭建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我,提高能力。
2、加强思想教育,实现贫困生精神自助
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经济上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加强贫困生的理想信念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贫困生的精神需求,维护贫困生的人格尊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为贫困生提高内在的精神动力,使他们养成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真正达到资助的目的和效果。要把贫困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使他们能够面对生活存在的各种困难时毫不退缩。自强自立,不仅仅意味着一种独立生活的意蕴,更深刻的含义在于他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贫困和困难、认识人生。其次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把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人生的价值联系起来,形成努力学习、摆脱贫困的驱动力[5]
3、要进行诚信感恩教育。
贫困生被资助的现实,使得他们常常处于一种被“施恩”的地位,因此对于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诚信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诚信感恩教育,积极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国家和社会给予的资助,变国家的关怀和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使他们在得到奖励和资助的同时,能够感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才真正达到了资助的目的。因此,高校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对贫困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鼓励贫困生勤奋进取、正确对待困难,处理好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将压力转变为动力,真正实现全面发展[6]
每年组织召开助学贷款签约仪式暨诚信教育大会,由学校校长代表学校与学生代表签订合同,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亲自为贷款学生做诚信教育;每年组织召开毕业生还款承诺书签订仪式暨毕业生诚信还款教育大会,由学生工作部部长为助学贷款学生做诚信教育;每年要求各系组织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由各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做诚信教育。两文即诚信征文和《勤工简报》: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助学贷款、助我成才”、“诚信做人、回报社会”等征文比赛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校道展出并汇编成册。定期编印《勤工简报》报刊,为学生的诚信感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宋劲松,王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2.
[2]姜武.关注人文关怀,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和谐发展[J].科教文汇,2008.12.
[3]俞吾金.人文关怀与实践概念[N].光明日报,2012.2.6(4).
[4]于娜,高桂银.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2.
[5]陈登科.加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6]毛琼.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


作者简介:霍仙丽(1981—),女,汉族,河南平舆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
,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万融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智力支持:北京万方融智教育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天合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wfjy2000@163.com     客服合作微信:wfjy2008     稿件查询:15611272168   工作QQ:2545197423(学术部);1511597931(李编辑);1977530847(赵编辑)

Copyright@ 2012 万融数据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