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汇率形成的一般机理,进行了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笔者对此的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现行汇率机制起到益处。
【关键词】汇率形成机制 外汇市场 货币兑换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为便于讨论,本文认为汇率形成机制是指,在特定的制度约束和市场条件下,外汇供给和需求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产生均衡价格的过程。于 中国
一、汇率形成机制的国际现状1、香港。外汇交易主要通过场外交易进行,买卖双方可以对交易价格和数量进行协商。香港作为全球外汇市场的一部分,其汇率反映了全球市场的汇率。
2、印度尼西亚。按照1997年8月14日前的惯例,央行决定干预区间,在区间内卢比兑美元的银行同业汇率可以浮动,当卢比兑美元银行同业汇率超过干预区间时央行自动干预。干预区间和兑换率由央行每天下午3点公布,直到下一个交易中公布新的兑换率前一直有效。1997年8月14日,央行废除了每日公布干预区间和兑换率的做法,但仍承诺必要时为消除暂时不平衡将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3、日本。1971年前,外汇交易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固定汇率为标准进行。此后,随着汇率的有限浮动,1973年建立了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由外汇供求关系决定。必要时,日本银行可作为大藏省的代表,在银行同业市场上进行日元和美元的买卖,以保持市场稳定。这些“外汇对等操作”或“市场干预操作”是在1963年引入的。
4、马来西亚。1953年汇率管制法中采取汇率管制规则,目的在于使贸易资本仅以一种审慎的方式流动,特别是确保开放的资本账户不会成为外部不稳定的根源。现行一些审慎的、特别是与出口增长的外汇流动相适应的管制,仍保留在另一种自由汇率管制制度中,其目的是保证马来西亚贸易商不会过度暴露于不确定的金融风险下。一般来说,林吉特汇价变动由外汇市场上林吉特兑美元的供求力量决定,林吉特的波动性由林吉特兑美元的标准差来衡量,但这个标准差很小。
5、新西兰。新西兰元从1985年开始自由浮动。从实行自由浮动之日起,央行再未干预过外汇市场,虽然在财政部的领导下央行在
法律上有权这样做。价格信息可从商业服务提供者那里获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同货币兑换的自由程度成正比。在日本、、新西兰等相对发达的国家,没有外汇管制,汇率几乎完全由外汇供求决定;而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欠发达国家,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些外汇管制措施,相应地,对汇率均有一些管理规定。同时,绝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尽管在法律上有权力,也有能力干预外汇市场,但都不承担干预义务,只在外汇供求严重失衡等特殊情况下才入市干预。
二、对我国现行汇率机制的启示 外汇管制抑制了外汇供求的自主表达,现行人民币汇率只是局部均衡的产物。
企业的外汇需求受到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购汇的指导性限额管理、资本项目审批(核)等方面的制度约束,银行的外汇需求受到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外汇交易的实需背景要求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外汇总需求仅包括部分的交易性需求,几乎不存在投机性的外汇需求,可近似表达为L=L1(a1,a2,a3,a4),其中a1、a2、a3和a4分别表示货物进口支付,非贸易对外支付、部分被核准的资本项目对外支付、以及银行的结售汇头寸调整。外汇供给受到资本流入管制和结汇制度的影响。以前我国“宽进严出”,对资本流入管制很少,而近年来随着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加强了资本流入管理,这会制约外汇供给的扩张;现行的个人意愿结汇、企业限额结汇和强制结汇,某种程度上强制性地增加了外汇供给,随着意愿结汇程度程提高,这部分的外汇供给会逐步消失。
三、对策及建议
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逐步解除汇率形成的体制约束,充分发挥外汇供求机制的作用,改进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具体而言:
第一,要协同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正如前文所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孤立,且是一个持续互动的过程。为促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要不断简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满足正常的交易性外汇需求;尽早实现资本项目的部分可兑换。
第二,尽可能地释放外汇供求。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模式,目前要尽快推行意愿结汇制度,增加企事业单位支配外汇收入的自主权;扩大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直至由结售汇头寸管理过渡到风险敞口头寸管理;借鉴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思路,改进结售汇周转头寸逐日考核的方式,适度拉长考核周期,由现行每日考核改为按旬或月考核,使银行有较大的自由度来优化外汇头寸的时间分布;逐步放宽银行间外汇交易的实需背景限制,适度满足投机性的外汇需求。
第三,减少价格管制,增加外汇市场主体的价格决定权。进一步放宽银行间市场当日汇率的波动幅度;在条件成熟时,改由几家主要的外汇指定银行协商决定汇价;银行与客户间的即期汇率可在较大幅度内由银行自主确定。第四,改进外汇市场的交易结构。对于美元以外的小币种外汇交易实行做市商制度,以解决其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微观)全两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美)米什金著,郑艳文译。
[3]《汇率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周骏、张中华、朱新蓉主编。
[4]《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6月版,朱新蓉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