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北京万融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导航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通知    期刊百科与写作常识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搜索:
  万融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权威 专业 诚信 快捷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    
 经管期刊
教育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医药期刊
医药期刊    
 农林期刊
农林期刊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    
 政法期刊
政法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计算机期刊
计算机期刊    
 其它期刊
其它期刊    
 
 
 
        万融权威期刊网 >> 范文数据库 >>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发布人:编辑3 浏览 2171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5年4月22日 打印本页

    
甘卫平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调整安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
 
一、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通常涉及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技术,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等领域[1]。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不仅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关键产业或支柱产业,而且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动和调整,产业结构重心将向高科技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即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能够改善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而且还可以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能源依存度低、市场潜力大、技术层次高、污染程度低、附加值高等特点,这使得高新技术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3]。安徽省作为中部重要省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等优势,应当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使安徽省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强省。
目前,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业竞争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为落实《安徽省“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安徽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认清当前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十一五”以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加快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基础薄弱,规模小,发展缓慢,可谓一片空白。1988年国家提出了“火炬计划”,当时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只有1059万元,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许多成就。2008-2011四年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在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也越来越大。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了8330.3亿元,产业增加值为2142.7亿元,所占GDP比重为14.2%,如表1。
从行业分布来看:狠抓科技重大项目,是安徽省拉动高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措施。“十一五”以来,安徽省把工业经济作为主要力量,通过大力普及落实“节能环保型汽车及关键的零件”等部分产业及高新技术领域重点项目,攻克了一批重要的关键技术,提高了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2010至2011两年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产值呈不断增加趋势,这得益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研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如图1。
三、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一方面,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竞争力较弱。从全国范围来看, 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8330.3亿元,产业增加值为2142.7亿元,而全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140339亿元,产业增加值33461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5.93%和6.40%。同期,江苏、广东两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了38377.8亿元、3.3万亿元,居全国前两位,所占比重分别为27.34%和23.51%。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335家,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为39343家,所占比重仅为3.39%。由此可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规模亟需扩大。
从中部地区来看,安徽省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排名第三,排在山西省、湖北省、江西省之前,而河南省以超过1.4万亿元位居中部第一,其产业产值是安徽省的近两倍,湖南省以9772亿元的总产值位居第二,如图2。
图2  2011年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
 
由此不难发现,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企业的规模难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另一方而,通过对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发现地方高新技术企业中具备领军能力的企业过少,大多数企业的自身成长力度不够,依然位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薄弱,过分依赖技术引进,忽视了消化吸收和创新,缺乏核心环节的生产技术,难以发展成为规模上十亿的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企业。
2、区域发展不均衡
2011年,安徽省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发展迅速,但地区间分布极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趋势愈发严重,地区间差距在不断加大。
如表3所示,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的城市主要有合肥市、蚌埠市、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其中合肥市和芜湖市产值达到1800亿以上,分别为2916.7亿元和1834.9亿元;而宿州市、淮南市、池州市、黄山市等四市总产值都不到100亿元,产值最大的合肥市是产值最小的黄山市的35倍之多。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迅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84.4亿元,占据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3.4%,地区间差异极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失衡。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安徽省的科技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属于尖端科学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艺装备的研究开发和配套能力弱,尚未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服务的技术平台[3]。安徽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也较少,企业过分依赖于技术引进,而忽视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偏弱,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从R&D投入看,2011年全省R&D投入经费约为214.6亿元, R&D投入强度仅为1.40%,而全国经费总投入为8687.0亿元,投入强度为1.84%。安徽省R&D投入经费和强度远远低于同期的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市,如图3。研发投入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仅造成全省企业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的整体能力低下,还直接制约了全省创新体系的良性循环,成为影响安徽省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R&D人数看,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有312人参与研发活动,比上年净增71人。大、中、小型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分别有459人、336人和168人从事研发。这一数据也要低于北上广等发达省市,人才机制不健全,导致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程度低,阻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从专利数量来看,2011年,全省1335家高新技术企业共申请各类专利14183项,占全省专利申请总数的29.2%,当年授权专利8807项,占全省专利授权总数的26.9%。同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申请专利数为42510件,获授权专利数为19035件,分别约为安徽省的3.0倍和2.16倍,居中部省份第一,全国第四。可见,安徽省专利技术水平较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专利技术产业化所需费用高、风险大,许多经济困难的中小企业不愿意为此投入财力和人力,许多优秀的专利技术在省内无法转化为产品,实现商业化,直接影响了安徽省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较高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是构建产业链和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处在雏形阶段,发展不足,制约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基地产业集群发展[4]。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新区内产业协同网络尚未形成,区内企业集聚效应低下。大多数企业入驻高新区,主要是为了享受国家给予高新区的优惠政策,而不是产业集群效应的吸引,只能形成空间上的聚集,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前向、后向关联性较弱,很难形成产业网络。二是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系统整合效率低。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彼此自我封闭的生产方式,关联度极低,这使得高新区内的企业无法很好地利用附近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科研成果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从而影响聚集体的形成。三是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尚未形成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链发展的理想外部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经济。四是缺少引导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缺乏上游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产业总体竞争力较弱,产业之间关联度低,专业分工所带来的集群效应远未得到体现。
5、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2011年以来,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层面政策叠加推动下,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呈现加速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省43家孵化器上半年在孵企业1806家,毕业企业87家,与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48家和37家,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投资组建方面,安徽省现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在投资上过于依赖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投入水平制约了孵化器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政府投入精力有限,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公用技术平台与实际应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链条脱节,孵化器软服务不到位。
其次,在运行机制方面,由于安徽省大多数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政府为主体投资修建的,政府往往会过度干预孵化器的管理和运作,而不是以宏观政策性扶持为主,政府色彩太浓,组织结构不严密,隶属关系复杂,权责不清,运行效率低下,容易产生许多弊端[5]。同时,按照事业单位的机制运行,激励机制不健全,过于依赖政府,缺乏创造价值的能力及紧迫感,不利于推动技术创新。
第三,在资金支持方面,主要以政府科技创新基金为主,投资主体单一,孵化器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并使其成长壮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这种投资表现出风险大、周期长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资金来源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融资渠道不畅通,社会资本参与度低,严重阻碍了孵化器内企业的发展。
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针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等特点,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落实政府对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环保、土地、人才等政策,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创业园区孵化器和公共测试平台建设,积极支持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建设,为留学归国人员开展创新活动和提供资金支持,要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在建设创新型安徽以及安徽在中部崛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的先导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新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高利润和高效益,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我们必须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总量大的大型企业集团,产生规模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安徽经济发展和崛起做出贡献。
2、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合理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进一步加强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市场开拓、资源共享、区域创新等领域的对接与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开创区域协作,以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在继续推进高新区、试验区快速发展形成优势产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利用合肥高新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强大的的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其他各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新世纪提升国力的根本,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搭建产业内部各部门信息沟通的桥梁,制定一些和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开发区内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扩散,制定合理的行业内技术扩散激励机制,从研发源头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避免因技术外溢效应导致的研发积极性不足。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协作的产业化机制,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拓宽科研成果转移的渠道和方式,提高转化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继续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出发点,把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创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开发和申请专利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促进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调整和优化政府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能力建设,为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6]。提高科技创新系统整合效率,建立官产学研联合产业链,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使大学、科研院所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制定相应的产业技术保护政策,实行市场、技术和政策的有效对接。加强产业链建设,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文化建设,推进管理创新,形成能够支持产业链发展的理想外部环境,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
5、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更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7]。强化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有效降低创新的风险,促进科技创新。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从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出发,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搭建公用技术平台,与实际应用需求相适应。完善安徽省创新服务的法律法规,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科技创新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在财政补贴、长期贷款、税收优惠、人才吸引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8]
其次,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服务体系中的调节作用,削弱政府的职能,改变政府在创新服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鼓励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创新服务质量,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最后,加大政府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拓宽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共建孵化器,建立孵化专项资金,加大对在孵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刘晓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邓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考[J].软科学,2011,25( 5):65-69.
[3]周恩德,杜小艳,代兵章.湖北高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企业,2010,(04):49-50.
[4]金长宏,李国昌等.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8,(12):1-3.
[5]齐振宏.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管理创新,2006,(06):45-48.
[6]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20-22.
[7]解佳涛.完善网络提升能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04-02(04).
[8]付忠和.关于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7):168-169.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Copyright@ 2012 万融数据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